@KTzone » 日常 - 新聞時事 » 疑似法間諜突尼斯被捕 地中海上演“北非諜影”?


2019-4-26 11:56 宅~有何不可
疑似法間諜突尼斯被捕 地中海上演“北非諜影”?

原標題:疑似法國間諜突尼斯被捕,地中海上演“北非諜影”?
  一批持法國外交護照的武裝人員由利比亞邊境祕密潛入突尼斯境內,被突尼斯當局指責?“情報人員”,並以“非法入境”?名被捕。
  電影《卡薩佈蘭卡》上映77年後,2019年的地中海沿岸再度上演一場“北非諜影”,突尼斯東部的傑爾巴島(Djerba)似乎成?瞭外國情報人員聚集的“裏克咖啡館”(Rick‘s Cafe)。(註:《卡薩佈蘭卡》又名《北非諜影》,“裏克咖啡館”?電影主要場景。)
  據半島電視臺報道,突尼斯當局上週拘捕瞭13名涉嫌非法入境的法國公民,這13名法國公民於4月14日乘坐一輛掛有外交牌照的4x4越野車由利比亞西部口岸拉斯傑迪爾(Ras Jedir)進入突尼斯,越境時還攜帶數件武器彈藥。消息人士稱,上述被捕者在匿名高級官員介入後,被送往突尼斯傑爾巴島(Djerba)一機場,計劃徑直飛回法國。
  這一事件發生的背景,是本月以來利比亞國內戰火的重燃。
  自本月初哈利法·哈夫塔爾領導下的“國民軍”(LNA)北上的黎波裡對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GNA)開?新一輪軍事攻勢以來,突尼斯不僅面臨著從鄰國源源不斷湧來的難民,還頻頻鬧起“間諜”風波。另一起事件中,11名不同國籍的歐洲人乘兩艘橡皮艇試圖非法闖入突尼斯海域,突尼斯海軍截獲其武器後將其轉交至國民警衛隊。事發時間及詳細經過至今未被披露。
  哈夫塔爾的“國民軍”與民族團結政府的纏鬥背後,地區強國的暗中角力不言而喻。而在疑似間諜被捕事件發生後,法國在利比亞問題上的曖昧立場及其在該地區的祕密軍事行動再度引起各方關註。
  [b]“諜戰故事”的三個版本[/b]
  在這起離奇的事件中,當事三國圍繞被捕人員的身份、越境目的始終各執一詞。
  突尼斯國防部在13名法國人被捕後發表聲明,稱有法國公民試圖在“外交掩護下攜武器彈藥”穿越拉斯傑迪爾口岸,但並未明確指出這批人員的真實身份。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RFI)援引突尼斯總統辦公室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稱,被捕的13名持有外交護照的法國公民?法情報部門成員。但突尼斯總統發言人否認瞭這種說法,表示被捕者?“歐洲外交官”,而此次事件是通過法律和外交渠道解決的。
  而利比亞方面則傳出瞭不同的說法。半島電視臺得到的利比亞方面消息稱,突尼斯當局逮捕的13名法國公民?駐紮在利比亞西部哈夫塔爾“國民軍”空軍基地的軍事專傢。
  法國外交部發言人則對以上兩種說法表示否認,但其隨後作出的解釋似乎又將其真實意圖“越描越黑”。
  據半島電視臺報道,法國駐突尼斯大使館表示,被捕的13名法國公民?法國駐的黎波裡大使館的安保人員,而該安保小組作?使館成員在利比亞和突尼斯兩國之間往來的“例行公事”是在法方與突尼斯當局的協調下進行的。使館發言人並未提及有武器被扣押。
  名?阿卜杜拉·卡比爾(Abdullah al-Kabir)的利比亞記者對法國大使館的說法質疑,他認?,因?若被捕者是外交人員,會選擇通過官方渠道從的黎波裡離開。另有分析稱,由於法國駐的黎波裡大使館早已關閉,不太可能有使館安保人員出入,但如果被捕者真的?哈夫塔爾軍效力,那麼從“國民軍”所控制的利比亞東部出入會更?安全。
  [b]明修棧道,暗度陳倉?[/b]
  法國在利比亞問題上的立場值得玩味。利比亞內戰爆發以來,雖然法國官方口徑與支持的黎波裡民族團結政府的聯合國、歐盟保持一致,但一直以來卻被指暗中?控制著該國主要油田的哈夫塔爾“國民軍”提供瞭財政、軍事及情報協助。
  而法國在利比亞的祕密行動也由來已久。據卡塔爾媒體Middle East Eye(MEE)報道,2016年7月,一架直升機在班加西執行監控任務時墜毀,而3名法國士兵的墜機身亡間接證實瞭法國特種部隊在利比亞的存在。其時,哈夫塔爾的“國民軍”正在班加西與親民族團結政府的伊斯蘭民兵組織交戰。而法國《世界報》則報道稱,法國自2015年以來一直?哈夫塔爾訓練民兵部隊。
  本月4日起哈夫塔爾向的黎波裡採取的新一輪猛烈攻勢,也被指或與法國的祕密活動有關。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報道,2月中旬,有15名法國情報人員抵達的黎波裡西北100公裡處的蓋爾揚市(Gharyan),協助哈夫塔爾方面進行襲擊的黎波裡的準備。消息人士稱,此舉促使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終止瞭與法國的所有合作。
  雖然法國方面否認上述指控,但民族團結政府內政部上週公開宣佈,“由於法國政府採取支持哈夫塔爾的立場,內政部決定暫停所有與法國方面的一切聯繫。”
  這種“陽奉陰違”的雙面立場讓法國在歐盟進退難堪,而其與另一個涉利比亞的直接利益相關者——鄰國意大利的齟齬似乎已上升至“冷戰”地步。
  [b]利比亞的“熱戰”,歐洲的“冷戰”[/b]
  自2011年,以英、美、法?首的北約出兵利比亞,武力致使卡紮菲政權倒臺後,利比亞的前殖民宗主國意大利感到在北非地區被邊緣化,而法國的“存在感”則越來越強勢。?此,支持民族團結政府的意大利市場“戳穿”法國在利比亞問題上的曖昧立場。
  法國《世界報》報道稱,意、法兩國正爭奪在利比亞的影響力。去年12月12日至13日,意大利巴勒莫市舉行利比亞問題會議,利比亞主要政治力量領導人出席。而當月月底,同類會議再次舉行,主場則換到瞭法國巴黎。
  除瞭政治因素,利比亞豐富的石油資源是意、法齟齬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1月,意大利總理、極右翼政黨聯盟黨領導人馬泰奧·薩爾維尼曾公開指責法國利用利比亞的動盪助其國民石油巨頭道達爾(Total)在該國的廣闊的油田上擴展勢力,而這直接挑戰瞭意大利石油公司埃尼集團(ENI)在該地區的利益。
  另一方面,從利比亞漂洋過海而來的難民一直以來是令意大利最頭痛的問題,意、法圍繞難民問題“口水仗”也從未停止。據土耳其廣播電視公司(TRT)報道,自2014年以來,已有超過64萬名難民經海路登陸意大利,而其中大多來自利比亞。在意大利極右翼政黨上臺,加強海岸警衛管控措施後,法國總統馬克龍指責意大利未承擔接受難民的責任,意大利則稱法國祕密將利比亞難民送回意大利。
  “如果人們今天還要被迫離開,那就是因?歐洲國傢從未停止過在非洲國傢的殖民,法國首當其衝。” 意大利副總理、極右翼政黨“五星運動”領導人迪瑪約1月氣勢洶洶地指責到,而他自己似乎全然忘記瞭意大利在這片大陸上的殖民歷史。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